2017年7月31日,來自EON4平台語言文化學院、管理學院🪢、教育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以及健康學院的18名學生在語言文化學院張文庭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他們英國名校跨文化交流與創新培訓的遊學之旅🚑。8月1日👩🏿🎓,我們順利抵達曼徹斯特大學,入住曼大的國際公寓。八月的英國一直陰雨連綿🥲,天氣總是在不經意間轉換著陰晴。眼前藍天白雲👨🏽🍼,頭頂卻烏雲密布;三分鐘前下著淅瀝小雨,三分鐘後就晴空萬裏🪃。三個星期的行程,有疲憊、有各種不適應,但更多的是新奇,是眼界的開闊🫄🏿,是對一個民族文化的重新定義,也是對自我內心的洗禮。
此次的行程開始於大學校園之旅,行程開始於曼徹斯特大學,這所始建於1824年的高等學府是英國著名的六所“紅磚大學”之一,也是英國“常春藤聯盟”羅素大學集團創始成員之一🤜,在全世界享有盛譽👱🏽♂️。曼大之後,學生們既領略了牛津、劍橋的古老與現代,體會了格拉斯哥的厚重,也感受了利物浦的靜謐。人文風土之行裏,宏偉壯觀的利物浦大教堂讓我們為之震撼,那份視覺沖擊與心靈感觸,終身難忘;曼聯球迷的聖地老特拉福德球場,帶給學生們的是一種激情,一份狂熱;在勞斯萊斯生產車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奢華和現代科技,還有對飛機發動機製造藝術般的極致追求;愛丁堡藝術節給學生帶來了最地道傳統的民族文化👰🏿♂️;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圖書館呈現了這些城市曾經的歷史與文明,也展示了民族的自豪與榮譽👨🏿💼。
(蘇格蘭藝術節)
(學生們在英格蘭德比的Rolls-Royce)
遊學的重點當然是“學”了,寬泛點說,學生們從踏上曼徹斯特的第一秒開始,就在不停地學習🚨,或直接、或間接,或主動、或被動,或語言、或文化🍯。狹義點說,則是學生的課堂學習𓀌。Miguel lim教授給大家介紹了University rankings🕺,讓學生從世界大學排名,尤其是排名機製的角度進一步體會到什麽是大學🚵🏿♂️,大學的使命是什麽,怎麽衡量一個大學的好壞,有哪些標準🔞,怎麽用這些標準去衡量中國的大學。Miriam Firth教授的講座題目是《Intercultural Business Service Encounters, Service Quality & Customer Satisfaction》⚓️💈,這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不僅僅存在於文化層面,也在某種意義上影響著商業經濟🈶🧑🏽🍳。而在21世紀的今天,已經很少有人只存在於某種單一文化背景中,所有人都在經歷著跨文化的發展與熏陶,所以我們也必需摒棄商業經濟中的單一文化觀念🔋。Alex Bratta教授給大家介紹了Cross-culture🌗,他從語言的角度出發🤹🏻♂️,介紹跨文化交際中的各種沖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傾向於用自己的語言思維在另一種文化環境中組織語言🧑🔬🧆,他們說出來的語句常常是符合語法(grammar),意義(meaning)正確,但是卻是錯誤的style,也因此語言學習需要更重視其背後所代表的文化⏳。
(學生們與部分任課老師的合照)
John fyfe教授的講座內容為《The history of Manchester and Salford》🧑🦰。老師風趣幽默,給學生介紹了曼徹斯特的歷史。從曼徹斯特出現的第一個人類開始,到曼徹斯特的大教堂🔺,歷史上的侵略者,英語和德語👩🏼🎤、法語的關系😛,恩格斯與馬克思🕵🏼♂️,曼徹斯特的紡織業等等。Frank主講British culture,他的上課方式很有特色,主要是通過閱讀英國本地不同報紙的方式來了解英國,例如鏡報🚣🏽,中國日報♜,guardian。以非常獨特的方式展示了英國不同階層的文化風格。
(學生在課堂上)
兩周的課程之後是學生們的Group presentation,題目為運用跨文化交際理論去對比兩個城市♤。學生們從飲食、服飾、交通、文化、建築🍳、語言等角度對比了上海與曼徹斯特🅰️,北京與迪拜等😆。其中英語專業的唐依萍得到了評委老師Alex Bratta教授的點名表揚🛗。
最後,要特別感謝此次遊學項目英方的負責人,曼徹斯特大學的李鑫老師🧧👩🏻🍳,以及學生的校外輔導員Timmy的辛苦付出與好客熱情🙇🏿♂️。最後的最後,我想學生們的感觸應該是🍝,世界這麽大,其實可以嘗試努力換個地方看看、換個角度看看,在行程中領略不同世界的多樣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