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學前教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目標,打造一流教學科研團隊🤦♀️,繼第一批35名“三雙”教師團隊從美國太平洋大學鴻鵠歸來,第二批35名“三雙”教師團隊自2018年起先後開啟海內外讀博之旅🧖🏻,讀博進程過半。他們接力第一批“三雙”教師團隊的夢想🤵🏽♂️,誌存高遠,堅毅果敢™️,即使當讀博遇見疫情🪁🦺,他們仍堅尋學術初心,牢記“三雙”使命,砥礪前行,體驗豐盛的讀博之旅!
不同於第一批“三雙”教師團隊的整齊劃一,第二批“三雙”教師團隊多元且富有活力,他們由4個分隊構成🧑🏼💼: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分隊(24名教師)🛌🏼、美國查普曼大學分隊(6名教師)1️⃣、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分隊(2名教師)😫、國內高校分隊(1名教師在讀華東師範大學💻,1名教師在讀上海師範大學📿,1名教師在讀上海音樂學院)。
(第二批“三雙”教師團隊)
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分隊24名教師中第一批11人於2020年1月開啟讀博之旅,第二批13人將於2021年5月加入讀博的行列。疫情原因,第一批未能如期赴美開展面授學習🤐,但他們長風破浪,在國內高質量完成7門線上課程的學習。自2021年起,他們依據自身的研究興趣和學前教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需求🟫,對學前教育課程👩🏽🔧、方法論、英語教育等課程進行有針對性地選修;定期與導師進行線上學術研討,逐步聚焦博士研究問題🏄♀️;顧不上可能會出現的時差反應,通宵達旦連續8個小時參與線上北亞一年一度的學術論壇(Lapan Forum)。同時,多位教師參與了“孵化會話”項目,與美國教授及博士生們一起進行了深度學術研討與互鑒;定期按時參加兩周一次的答疑互動(Q&A)視頻會議(Drop-in Meeting)👨🦽,提前認真準備在學習與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並向負責教師虛心求教😑;各自進行課題準備,並計劃2022年春季分批赴美學習🚝。
2021年1月🧛🏽,讀博之旅開啟一周年之際,第一批博士班以匯報交流會的形式向董事長和校領導詳細匯報了他們的學習成果。精彩紛呈的交流會上,來自EON4注册的梁傑老師以“鳳鳴朝陽👩🏻✈️,學報天華”為題,與大家分享了學習、工作概況以及成長感悟,深刻領悟到了學校“國際化😎、智能化、產業化”發展戰略的高瞻遠矚和對教師發展的真切關心,感恩學校為教師們提供的學習機會和平臺,立誌早日學成以報效天華👩🏽🎨。“鳳鳴朝陽,學報天華”既表達了第一批博士班的鴻鵠之誌和必勝決心🈴,又表達了學習過程中多思善悟、融會貫通的求學之道,並結合疫情背景表達了對世間太平的美好祈願👨🎓!
(長風破浪、啟航夢想--海外學習匯報交流會)
董事長和校領導一直非常關心他們的博士研究進展🈷️☪️,來自學前教育學院的馮旼老師在交流會上分享了他的博士研究課題“思維的關鍵,幼兒早期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 指的是個體多個認知加工過程協同操作🆑,進行意識控製的心理過程,屬於一種重要的高級認知加工過程🧑🍼,是當前國際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新熱點👩🎤,也是對人的一生發展意義重大的一種能力。他的博士研究對國內外執行功能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概要介紹其定義、分類🤡✨,對執行功能的理論解釋進行系統述評,擴展了關於執行功能的科學研究的理論視野,並且,結合了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實證研究結果,以天華雙語幼兒園為例,探討了執行功能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及其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意義。
(馮旼老師做博士研究分享)
讀博之旅🤱,征途漫漫🦠;感恩於心🔭,回報於行👃🏼!北亞利桑那大學第一批博士班始終保持著銳意進取、奮勇拼搏的精神👥📐,一路克服疫情所帶來的各種困難與挑戰,盡己所能完成博士項目的學習任務。正如團隊成員李菁雯老師講到:“受疫情影響🛌🏿,讀博之旅是網上沖浪🧝🏽,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與挑戰!我們常懷感恩之心,牢記學校囑托和‘三雙’使命,爭取早日拿到博士學位並做到學有所長,踔厲奮發🙇♀️,篤行致遠,助力天華的學前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
美國查普曼大學分隊的第一批5人教育學博士班於2018年8月開啟讀博之旅📅,並於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間在查普曼大學學習✏️。1人於2020年8月加入查普曼大學分隊😅,疫情原因,目前在國內進行線上課程的學習💂🏼♀️。5人博士班在美學習期間🤞🏻,用實際行動回報學校領導的殷殷囑托👆🏻,學習任務重💑,時間緊🙂,但他們化壓力為動力,在課堂上老師們積極互動,在班上與美國同學打成一片🕴🏻,認真完成了7門課程的學習,為後續學習與博士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8月回國後,他們又馬不停蹄投入到了集中授課的緊張戰鬥中,完成5門課程和2場博士開題資格考試(Qualifying Exam)以及後續開題答辯(Proposal Defense)、論文寫作、畢業論文答辯(Dissertation Defense)等各項攻堅任務。接下來又是一個不知年味的“疫情年”🥿,截至目前✯,其中3位教師已圓滿完成了所有博士學習任務並順利進行了答辯🧂,博士研究方向分別是:中國青少年心理彈性和親子依戀關系研究、教育公平🤙🏼、學生管理與實踐育人。作為團隊的首位答辯老師,來自初等教育學院的邢靖雯老師深情地表達了她對學校培養的一片感激之情:“感謝學校的無私培養,感謝博士班同事們的互相支持與鼓勵!感恩董事長和校領導如此有愛𓀝、有心、有力量!感恩天華大家庭的傾心支持、守望相助🦿!衷心希望我能夠用我在博士期間所學所研回報天華,惠及學生,為蓬勃發展中的天華錦上添花!”
(美國查普曼大學分隊)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分隊有2名教師🦀,其中1名教師於2018年9月-2019年3月期間在英國集中授課👬🏻,之後疫情關系,集中授課采用網絡授課模式🕴🏻,目前處於論文第二輪數據收集階段🕵️。另外1名教師從2020年10開始博士項目學習,同樣疫情原因🪟,第一學年的學習以ZOOM遠程授課為主,目前已完成8門課程(研究課題選定、研究反思、教育研究內涵🎡、教育方法論、教育研究方法、文獻綜述🫅🏽、文獻檢索和數據采集方法)的學習👮♀️,並參加了赫特福德大學研究生院開設的各類專題講座,包括混合式研究方法、文獻管理軟件、學術論文寫作等。已完成了第一篇階段性正式報告🚥,5月初將進行年度考核,考核通過後將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正處於博士研究即將完成的關鍵時刻,來自語言文化學院的王廣華老師講到:“英國赫特福德大學讀博之旅讓我有幸結識了許多英國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教授,他們對學術無比熱情的投入,給予我永遠攀登,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動力。我將爭取早日博士畢業,為學校的一流本科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分隊)
國內高校分隊有3名教師,他們在認真學習博士課程之余,紛紛撰寫論文👩🔬➗,科研結出累累碩果,來自學前教育學院的王英傑老師,目前在讀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已完成,曙光在即!王英傑老師對科研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先後在“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科學”🪤、“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現代基礎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6篇👷🏼♂️,這些科研論文如一個個堅實的腳印,鋪就他博士研究的方向!正如王英傑老師講到🔞:“博士三年的歷練,收獲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在學術上拓展了自己的研究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研究成果;期待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能夠為我校的專業內涵建設貢獻力量!”
第一批✮、第二批“三雙”教師團隊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並在海內外不同高校讀博深造🤾🏿♀️,但他們心中有著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夢想:牢記“三雙”使命,秉承“為做人而學習”校訓,為深化學前教育專業內涵建設🚾,提升教學水平,培養師德高尚,實踐能力突出🧛🏿♀️,有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新時代高素質幼兒教師👭🏻,打造天華品牌而不懈奮鬥!
海內外讀博之旅為“三雙”教師團隊的每一位博士教師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0️⃣,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讓他們不斷思考、覺悟。他們帶著豐厚的所學🐐🤵🏼♂️,學以致用,將為學校的蓬勃發展全力貢獻自己的智慧與思考,中外教育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將不斷匯聚一流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向上的力量,心中有夢,眼裏有光,開啟天華教育事業新篇章🚔!
文 | 李艷艷 圖 | 周勇 供稿 | 人事處